缅甸曼德勒市金色乡村酒店救援点,中国救援力量成功救出一名被困约125小时的男性幸存者。
2.该幸存者被压在二楼两个床的中间,救援队用切割机切断钢筋将其救出,当时生命体征良好。
4月2日 ,缅甸曼德勒市金色乡村酒店救援点,中国救援力量成功救出一名男性。记者现场从中国救援队伍获悉,该幸存者已被困约125小时。
在救援中担任翻译的缅甸华侨熊继承称,受困者被压在二楼,被困在两个床的中间,救援队用切割机把钢筋切断后将其救出。该男子被救出时生命体征良好,目前已被送往当地医院救治。这是中国救援队伍驰援缅甸后救出的第九名幸存者。
缅甸3月28日地震后,曼德勒市伊洛瓦底江沿岸Myo Patt Rd附近一社区的居民搬进马路间的绿化带度日。
三栋结构相似的四层楼房和四周的诸多自建房组成该社区。三栋楼中,中间一栋受损较重,一层全部垮塌;南栋有房屋开裂、墙壁倒塌、必赢平台框架变形的情况;北栋受损较轻。居民表示,建筑每层有10个房间,每栋共40个,房间约80平米。
一名社区医护人员说,三栋建筑是政府建造的,房龄均未超过政府规定的保质期——30年。
该社区的居民几乎没有伤亡。地震第一次晃动时,居民都从裂了缝的房子跑出来。第二次晃动时,垮塌发生,但居民均已逃出建筑。
上述医护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居民未受伤的原因很多。该建筑的房屋结构简易,方便进出,楼前是一片空地。白天,居民要么外出工作,要么待在室外,在树荫下乘凉、聊天。
垮塌后,中间栋劈成两截。原先,中间栋是先后建成的两栋建筑,各有20个房间,因间距较窄,便连接成一栋。地震时,中间的连接处被震断。
60多岁的U Nyunt Hlaing住中间栋一层10号,地震毁了他的家。年轻时,他种田、蹬三轮车载人、去工地搬运,一点一点攒足房款。后来,政府征收他家的土地,在上面盖起这栋四层楼房。
建成后,他花70万缅币卖下这间房。年事渐高,他从别处进货,在家里开起小卖部,卖零食、生活用品等物,出售给社区的居民。
地震后,他从废墟下拽出没了外皮的海绵床垫,睡在家对面约5米处的空地上。他经常坐着,一动不动地盯着被压垮的一层。他说,他在这里生活了35年,这间房里住了24年。问及家中最珍贵的物品时,他张着嘴半天说不出话,黝黑的面庞上有一双通红的眼,泪水在打转,“一整间房子都是……”
70岁的ninta家没几乎未受地震影响。她住在北栋一层1号房,搬来这里十多年,当时花450万缅币买下这间房。她的老家在缅北,来这儿是为了女儿能接受好的教育。此处位于女儿上学的必经路上,房价便宜。如今,必赢平台女儿已经是当地的老师,她和78岁的丈夫住在这里。
倒卖小商品、去工地打零工和种地是该社区居民的主要工作。三栋楼房附近有众多自建房。这些房子多是木质结构、造价低廉的平房。最便宜的一种木材编制的板房,只需要不到100万缅币便能建成。稍微坚固的,用木柱和三合板搭建,造价为150万缅币左右。
地震后,楼房裂开、坍塌,自建房多发生倾斜。居民拿出陶罐、毯子和毛绒娃娃,住进附近马路间的绿化带里,在棕榈树、橡胶树旁乘凉。每当有送物资的车停在路边,居民会冲上去领取。
医护人员说,楼房居民大多不敢再住进去。他们想请政府和专业人士来看看,这些房子能否继续住人。另外,这里的物资发放无人看管,时常发生哄抢,导致分配不均。震后水电停止供应,仍有居民缺少基本的生活物资。
约几公里外,城郊一垃圾厂附近村子在地震时起火,烧掉该村约500栋房屋及附近约300栋房屋。路边的数辆汽车被烧得只剩焦黑的外壳,灾民在附近寺庙前的空地上坐着。村长说,有至少4名村民在地震中去世。
村长介绍,该村建在垃圾填埋的土地上。地下原本有河,用垃圾填平后,再填上三层砂土。房子就建在这样的地上。地震时,村中地面被震得四分五裂,有火星落进地下,引燃地下填埋的垃圾。第一次晃动时,地面开裂,火苗不断窜起。第二次剧烈晃动时,“火焰从缝隙涌出来”,他合起五指,迅速张开,“村子整个烧起来。”
该村的不少房屋为彩钢和三合板搭建。事发时在现场围观的居民说,不到3分钟,村里所有房子都起火了,燃烧持续约20个小时,把一切都烧得面目全非。4月2日下午,记者在现场看到,烧焦的房屋废墟中,仍有白烟冒出。
震后,马哈穆尼寺部分建筑损毁严重。4月2日下午,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佛塔的塔尖被震毁,有佛堂被震塌,当地居民介绍,这座佛堂建成超过60年。
这是今年以来全球最强的地震,不仅造成缅甸曼德勒地区重大伤亡,甚至波及泰国曼谷和中国云南省。而震后最受关注的除了救援,还有当地面临的传染病威胁。
此前有报道称,重灾区除霍乱疫情外,还有登革热、疟疾等流行病的暴发,对此医疗队员要求中国救援队全员接种霍乱疫苗,应对灾区疫病。应急总医院此次也选派了10名队员编入中国救援队,于3月29日上午赶赴灾区。
应急总医院疾控(院感)处副处长(主持工作),康复医学科主任王学英表示,传染病重在预防。必赢平台一般地震三天以后,防疫重点会更加凸显。只要没有大流行,随着灾区设施的逐渐恢复,传染病风险也会随之降低。
基础设施遭到破坏、灾区卫生条件恶化以及人群的聚集是主要原因,具体情况会根据地区、气候等有所差别。
缅甸地处东南亚,气候闷热潮湿,震后易出现水源性传染病、蚊媒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伤口感染等多种传染病。
水源性传染病常见于霍乱、痢疾,也不排除有伤寒;蚊媒传染病则包括登革热、疟疾;呼吸道传染病包括流感、新冠等,人群聚集的地方还有可能出现肺结核;地震造成的外伤容易伤口感染,最常见的是气性坏疽,需要特别注意。除此以外,还有结膜炎、皮肤感染等其他传染病。
在预防水源性传染病方面,要着重保护好水源,比如修建厕所时远离水源、及时处理排泄物等垃圾,尽量避免水源的污染;面对蚊媒传染病,则需要及时处理污染物,清理、填埋水洼,减少蚊虫滋生,同时做好防蚊措施,尽量穿着长袖长裤的衣物,有条件尽量使用蚊帐、驱蚊剂等;对于结膜炎等传染病的预防,需要注意一定不要跟别人共用毛巾,做好手卫生,用流水和皂液洗手,若没有皂液和净水,则尽量配备速干的手消毒液——尤其是在食物领取入口、厕所门口等位置。
另外还要清洁生活区域,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保证干净清洁。如果碰到有呕吐物、血液、排泄物等情况,首先要去除污染物,再使用更高浓度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
要点有三个,一是隔离传染源,二是切断传播途径,三是保护易感人群。但面对传染病,最重要的是预防。如果没有接种相应疫苗,人群会普遍易感,体质差、抵抗力弱的人发病后,相对更容易发展为重症。
皮疹、高热、肌痛、结膜发红、咳嗽、咳痰、腹泻、呕吐等症状,都有可能是传染病的迹象,一旦出现要及时就医,并做好隔离消杀。
▲应急总医院疾控(院感)处副处长(主持工作),康复医学科主任王学英。受访者供图
医院选派的10名队员来自骨科、急诊、康复、疾控、检验、药学、护理、妇产等各专业,携带急救药品、个人装备、医疗物资。中国救援队队员在出发前已接种霍乱疫苗,救援过程也需时刻佩戴好口罩。
另外,每天回到营区时,他们还需要先在专门的洗脚池将鞋子浸泡消毒。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最好也能戴好口罩,做好手卫生,在家庭等居住场所做好通风,一旦出现前述症状及时就医,腹泻患者使用过的厕所及时进行消毒,洗完的衣物如有条件可以进行暴晒消毒。
一般地震三天以后,防疫重点会更加凸显。只要没有大流行,随着灾区设施的逐渐恢复,传染病风险也会随之降低。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等官方部门一般会对传染病进行监测,如果监测到发病率的增加,可能需要定位传染源的位置并进行隔离,进一步做流行病学调查,再根据调查情况考虑疫苗的紧急接种、保护易感人群、组织大范围消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