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日趋常态化,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态势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1至6月,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分别为51.3%、50.6%、51.9%、51.1%、51.0%、50.9%,均位于临界点之上,表明制造业持续稳定保持扩张态势。那么,作为建材行业的细分领域,木材行业的经济运行形势如何?未来我国木制品及木结构建筑的发展又将呈现什么态势?
为此,《中国建材报》记者专访了木材节约发展中心主任、中国木材保护工业协会名誉会长刘能文,请他详细解读我国木材行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机遇。
记者:根据中国木材保护工业协会发布的今年6月木材行业采购经理指数(WPMI)运行情况结果表明,6月木材行业采购经理指数(WPMI)为46.6%,低于临界点。在您看来,这意味着什么?
刘能文:WPMI低于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50.9%,说明木材行业经济运行情况低于市场平均水平。从构成WPMI的5个分类指数分析,生产指数为44.23%、新订单指数为46.15%、原材料库存指数为39.42%、从业人员指数为49.04%、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2.88%,表明木材企业生产放缓,产品库存减少,新订单需求降低,且交货时间进一步延长。这主要是因为上半年木材供应紧张,价格上涨导致。
上半年全球木材价格大幅上涨,截至5月,全球最大期货市场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木材价格已超过1000美元/千板尺,国内木材市场也呈现出一日一价,甚至半日一价。这主要是由于在疫情影响下,木材供应严重失衡及物流成本的飙升。疫情影响下我国需求恢复,美国等国家由于政策刺激,建筑市场火爆,对于木材的需求旺盛,以致短期供需失衡。随着我国人工林采伐量的增加、国际供应链的调整、一系列“保供稳价”政策的实施,木材价格上涨得到遏制,现已逐渐回落。
记者:今年上半年,我国木材与木制品整体贸易情况是怎样的?关注度较高的木制品品类有哪些?
刘能文:1至6月,我国木材与木制品贸易总额为320.02亿美元,同比增加40.00%;其中,进口额为117.41亿美元,同比增加22.28%;出口额为202.61亿美元,同比增加52.84%。1至6月,我国木材进口量为4762.88万立方米,同比下降1.48%。其中,原木进口同比增加19.11%,锯材进口同比下降22.65%。
1至6月,我国木制品出口以木家具、木坐具为主,其出口量分别为15829.52万件和5913.01万件,木家具出口量同比增长53.95%,木坐具同比增长41.02%,这是由于部分东南亚国家及印度今年疫情不断扩张,影响了家具的生产出口,美国大量发行货币,导致国内通货膨胀,日用品短缺涨价,进口需求大。
值得关注的是人造板的出口增速也是两位数,其中胶合板出口量同比增长20.72%,纤维板和刨花板出口量同比增长89.49%、152.36%。必赢入口2020年度,我国新投产刨花板生产线万立方米/年。纤维板出口量创历史新高,市场以北美洲、俄罗斯和中东地区为主,得益于我国纤维板质量的提升。
刘能文:当前疫情进入常态化阶段,我认为木材上下游企业还面临着几个挑战:一是木材资源的获取不稳定。我国木材资源匮乏,第九次森林资源调查结果显示,森林面积2.18亿公顷,蓄积量175亿立方米。我国商品材年贸易量2亿立方米,近60%依赖进口,疫情并没有改变总的资源状况,世界的木材资源是充足的,但由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木材价格剧烈波动,木材供应链安全可控形势比较严峻。二是木材加工行业亟待转型升级。当前木材加工行业一方面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质量不高,另一方面行业整体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低,导致行业恶性竞争,质效不高。三是我国人工林资源集约化经营与高值利用水平亟待提高,人工林面积7900万公顷,是世界人工林面积第一大国家,但单位立木蓄积量不高,高值利用率偏低。
应对这些挑战,我认为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重视木材资源安全问题,确保木材供应链安全可控。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木材消费国,但目前人均消费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60%,刚性需求长期存在,必须大力发展人工林,加强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提高人工林集约化经营水平,同时鼓励木材企业“走出去”,建立稳定的木材供应基地,确保木材资源供应自主可控。二是强化木业科技创新,从生产、设备、加工工艺、设计等多方面进行创新,提高木材资源综合利用率,提升木制品附加值,实现木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除了木制品相关产业外,木结构建筑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建筑行业的关注与喜爱,您认为我国木结构建筑目前发展到什么阶段?中国木材保护工业协会为此做了哪些工作?
刘能文:我国木结构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以山西应县木塔为代表的我国古代木结构建筑,在国际上久负盛名,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木材资源短缺,国家需要将有限的木材资源用于重点建设工程,我国木结构停滞发展。直到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鼓励进口木材,尤其是我国加入WTO,木材进口零关税,必赢入口国外木材资源、现代木结构建筑技术进入到中国,我国木结构建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016年,中国木材保护工业协会成立木结构产业分会(联盟),聚集了木结构设计、生产、加工、建筑施工等企业和专家学者,并与欧洲木业协会、美国木材保护协会、加拿大木业协会等国外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举办了八次中国木结构产业大会,对我国木结构产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木结构建筑的技术、标准体系已与国外处于同一水平线,但木结构建筑体量相对较小。根据住建部发布的《2019年装配式建筑发展概况》显示,全国新开工木结构建筑242万平方米,占装配式建筑比例0.6%,占新建建筑总面积的0.1%不到,尽管木结构建筑量小,但也说明发展空间巨大。
未来我国木结构建筑将呈现几个特点:一是产业投资及加工能力显著增强。目前,国内有最先进加工中心30余台套,如智能机械手、智能制造设备,涌现出一批优秀品牌,德胜洋楼、昆仑绿建、山东鼎驰、神州北极、金柏胜、福汉绿建、贵州凯欣、吉林森工、湖北康欣、千年舟等国企、上市公司也瞄准木结构市场,投资木结构生产项目。二是文旅地产仍是木结构市场的主力。随着国家全域旅游战略的实施,木结构在旅游度假区、民宿酒店、特色小镇、主题公园等项目应用也越来越广泛,75%木结构市场仍在文旅项目。三是木结构公共建筑发展迅猛。木结构在会议中心、展览馆、接待中心、游泳馆、桥梁中应用越来越多。已建成的太平湖森林小镇会议中心、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太原植物园三颗“露珠”温室,以及正在建设的天府农博园主展馆,将成为世界跨度最大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四是多高层木结构建筑将迎来曙光。2016年住建部发布《多高层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木结构建筑最高可建造18层。山东鼎驰木业集团六层纯木结构建筑研发中心大楼去年落成,高度23.55米,建筑面积4778.5平方米,整体装配率达到75%,将达到国家二星级绿色建筑标准,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五是小木屋产品化大有可为。标准化木屋成本低且质量可靠稳定。根据中国木材保护工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木结构产业发展报告(2020版)》,未来木结构建筑将在森林康养、乡村振兴、城市更新中发挥巨大潜力。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