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分类
全国首批试必赢app点城市成都入选发布日期:2025-04-12 浏览次数:

  作为四川省唯一入选企业,银谷碳汇董事长熊简银介绍说,银谷碳汇是全国率先把废弃物回收循环利用体系产业化建设落地并有效实施的企业。“我们构建‘点-站-场-中心’四位一体废弃物回收循环利用体系,通过全链条数字化运营和管理,为传统再生资源行业注入新动能。”

  记者从成都市商务局获悉,未来三年,成都市商务局将着力培育多元化二手商品流通主体,创新二手商品流通方式,规范二手商品流通秩序。

  4月9日,记者来到银谷碳汇,在公司的全产业链可视化大屏上看到,屏幕实时跳动着分拣员处理废旧家电的现场画面、数百辆运输车的行驶轨迹以及成都360余家连锁回收站(点)的经营数据,“本月收货总金额”一栏的数字已超千万元。“企业今年平均月营收能突破5000万元。”熊简银说。

  银谷碳汇的核心业务覆盖全品类废旧物资的回收、分拣、初加工及部分品类的精细加工。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必赢官网智慧物流系统、智能监控平台及线上小程序、APP等工具,实现了产业链的全程数字化运营,推动传统行业向规范化、规模化、高值化转型。

  “包括废旧家电、家具和衣物等品类,这些物资经过专业回收后,通过自有物流系统运输至工厂进行精细化分拣。经过分类处理后,可修复的物资进入二手流通市场再销售;无法修复的则进行拆解破碎,交由下游利废加工企业再利用,真正做到物尽其用。”熊简银以沙发的处理为例,“我们会将其拆解为泡沫、皮革、纺织品、弹簧和木材等不同材料:优质木材进行二次利用,次等木材加工成颗粒作为生物质燃料;金属部件送往钢厂回炉冶炼;泡沫等化工产品则通过溶解工艺实现再利用。”

  “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件废旧物资都找到‘新生’路径。”熊简银介绍说,通过闭环全产业链,企业不仅提升了资源利用率,更将减碳目标融入商业逻辑。“废旧物资循环利用本身具有‘自然减碳’属性,而企业通过规模化运营进一步放大了这一效应。公司主营业务下的减碳指标将于今年5月完成首笔碳交易,也标志着公司的环保贡献正式迈入市场化阶段。”

  成为试点企业后,银谷碳汇对于未来还有更大的期待。熊简银说,未来公司将重点参与二手商品流通标准化体系建设,推动交易透明化与信用机制完善。

  凭借在成都验证成功的模式,银谷碳汇将在今年正式启动全国化布局。熊简银说,今年公司计划在安徽、湖南、陕西、贵州、福建、新疆、辽宁、吉林等地区拓展业务,并拓展产业链纵深,如建设标准化二手流通市场、开发高附加值再生产品等。“2025年将是我们企业的‘出川元年’。”

  “成都为再生资源行业提供了丰沃土壤。”熊简银说,随着消费升级加速,电子产品、智能家居等物资淘汰周期缩短,大量废旧物品亟待高效处理。在熊简银看来,完善的回收体系是推动消费升级的关键。“解决‘旧品如何高效流通’的痛点,能够有效激发消费者换新意愿,进一步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

  根据商务部等5部门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组织开展二手商品流通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试点城市将在未来三年,围绕手机、服装、家具等重点品类,“因地制宜、各有侧重”开展试点工作,结合当地居民消费需求和城市特色,探索形成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二手商品流通典型案例。

  目前,成都二手商品经营主体多元,涵盖交易市场、市场主体(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在二手3C数码产品、二手家具家电、二手商用厨具、二手图书等领域,已经逐步形成了一批代表性企业主体和线下交易市场。

  “开展二手商品流通试点在培育新型消费增长点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成都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立足实际,成都将重点发展3C数码产品、名贵商品等二手商品重点品类,“结合区位条件、产业优势等,成都在重点二手商品品类的‘回收—分拣—鉴定评估—销售环节’有广阔发展潜力。”

  该负责人表示,未来三年,成都市商务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商务部二手商品流通试点工作部署要求,着力培育多元化二手商品流通主体,创新二手商品流通方式,规范二手商品流通秩序,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增长点,争取形成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二手商品流通典型案例,进一步盘活闲置商品资源,满足市民多样化消费需求。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 友情链接:
官方微信关闭